Sunday, March 17, 2013

星馬闖蕩Day8.1:濱海堤壩

話咁快又到旅程的最後一天了,我們在酒店辦理退房、寄存行李,再吃過早餐後,就出發到Marina Barrage(濱海堤壩)去。

我們搭紅色的南北線,不用轉車,直接坐到總站:
 NS20  Novena(諾維娜)> NS27  Marina Bay(濱海灣)〔車費S$1.5〕

在濱海灣地鐵站A出口(下圖白色上蓋的就是了)回到地面,穿過草地到路邊的巴士站,再搭SBS Transit的400號巴士,車費S$1.1。


400號巴士是循環線的說。

下車後,就會見到這座樹立在門外的藍色「藝術品」(下圖左面)。濱海堤壩的入口被兩道高牆圍著(下圖右面),究竟裡面是怎麼樣?立即跟我們入去看看吧!

話說早在二十多年前,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就提出在濱海灣入口處築壩,修建一個淡水水庫,以解決供水短缺的問題。這就是今天的濱海堤壩了。

濱海堤壩於2008年10月31日正式開放,堤壩由9個冠形鋼閘組成。鋼閘各30米長,全部橫跨350米寬的Marina Channel(濱海水道)而建。

除了將海水和淡水隔開外,堤壩也充作阻擋大浪的防浪堤。高達5米的鋼閘會在豪雨時降下,以將蓄水池的水排放入海中。這就是說堤壩還兼具防洪作用,可以緩解低窪地區的水淹問題。


濱海堤壩的心臟:「Pump House(泵房)」。

整座堤壩大樓建築得像一個訓在地上的巨形9字,字頭和字尾分別呈螺旋式上升和下降,大樓中央是個小水池。

上:我們腳踏的正是向上升的9字「字頭」。
下:綠色草地那邊是向下降的9字「字尾」。

大樓屋頂鋪滿了有好幾個足球場大的草皮(Green Roof),除了可讓市民進行不同的休憩活動,還有為大樓隔熱降溫的作用。

屋頂還有個Solar Park(太陽能公園),裝有405片太陽能發電板,為濱海堤壩提供電力及室內照明。

從屋頂可望見整個濱海堤壩。

被堤壩圍起後的濱海灣不僅僅是一個蓄水池(Marina Reservoir),同時它也變成一個適合進行划船、龍舟等水上運動的地點。

看見新加坡近年來不但大興土木,不斷填海造地之餘,還敢把海灣圍起來做水塘,這樣做就不用因缺水而要看鄰國面色,真是不得不佩服新加坡政府的柏力。

正當我們要離開的時候,看見「瀛仔」旅行團的旅遊巴停泊在入口的停車場,真沒想到原來這裡也是香港旅行團的景點之一啊!

因為400號巴士是循環線,離開時在來時下車的巴士站等就可以了,車費同樣是S$1.1。我們還遇到來時的同一位司機嬸嬸呢。

待續...

2 comments:

  1. 水壩的設計幾特別和貼心,而且盡頭個閘口有起重吊機,可供小型船隻穿越堤壩.
    那個孤型9真係幾正,天棚緣油油,等人行到腳軟可以坐下扒下草地.
    個日天陰,D太陽板英雄無用武之地

    [版主回覆03/20/2013 13:20:45]咁啱禾地去果時陰陰天姐,好天時果度晒到飛起到似

    ReplyDelete
  2. 本來禾都想去的說,點知一出MRT就倒狗屎
    大雨到有遮都全身濕晒,結果係要返入MRT走人
    其實上次已經勁想去呢樹,可惜唔夠時間
    下次一定要成功去barrage
    [版主回覆04/02/2013 13:04:16]落大雨真喺去到barrage都茅嘢睇
    咁你快d再去啦,新加坡機票巧平姐

    ReplyDelete